| 【江蘇溧陽:為保污染鋼廠逼走多個村莊】江蘇省溧陽市申特鋼鐵廠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環評不過關。可當地政府卻不把鋼鐵廠搬走,反而是逼著周圍村莊的村子搬遷,村民被迫歇耕,生計無保障。面對村民的質疑和呼吁,申特鋼鐵和當地環保部門拒不回應。村民該如何捍衛自己的利益?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展開調查…… 被污染逼走的牛車垛村:幾百號村民整體搬遷 這是江蘇省溧陽市溧陽經濟開發區內的一個村莊,名叫牛車垛村。村子里絕大部分房屋已經被拆掉,地上狼藉一片。不過,在這片廢墟之中,依然可以看到幾棟房子比較完好,其中一棟房子里還有住戶。 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牛車垛村租住戶:我是外地人,在這租房子。 記者:在這租房子啊? 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牛車垛村租住戶:是。 記者:那現在在這的,基本上都是租房子住的,是嗎? 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牛車垛村租住戶:嗯。住到那邊去了。 記者:為什么都拆遷了。好好的,為什么搬遷了? 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牛車垛村租住戶:不知道啊。 這位住戶說,她來自外省,在馬路對面的申特鋼鐵公司打工,對牛車垛村搬遷之事并不知情。不過,在村邊的菜地里,記者終于找到了一位村民。 記者:這村子是拆遷了,還是咋的? 牛車垛村村民:拆遷了。 記者:是為什么拆遷呢? 牛車垛村村民:主要是污染啊。以前這個菜,這個里面都是灰,都是灰。現在,時間長了,就是這個地方,全是灰。從鋼廠出來的污染的,今年還少了,去年這個(里)全是(灰)。 老人告訴記者,牛車垛村與申特鋼廠只隔了一條公路即江蘇省241省道,村子十年來一直遭受鋼廠飄來的粉塵和煙霧污染。 牛車垛村村民:煙呢,它晚上偷偷放。現在好一點了,據說它搞什么,過濾了什么東西的。 記者:過濾? 牛車垛村村民:是,要往年這個菜,你要洗的話,不容易洗,全是這個東西。 記者:哦。就是鋼廠放出來的東西,它什么時候開始使用過濾設備的? 牛車垛村村民:聽說它早就裝好了。問題是它不怎么用。 記者:嗯。 牛車垛村村民:它就省點錢,不用。 就在與老人談話時,從申特鋼鐵廠幾個煙囪里一直有霧氣排出,顏色發白持續排放的霧氣應該是蒸汽,不會污染大氣。但是,有的煙囪里不時有黃色或灰色的煙霧排出。 牛車垛村村民:看到沒?就是那煙。 記者:哦。那一塊兒。 牛車垛村村民:右邊那個遠處,煙,不是蒸汽,發黃這煙。那邊是蒸汽。這個煙都是有味道的。看吧,側面冒黃煙,明顯的黃煙。而且遠處,這一片黃煙,橫著一排。 老人說,鋼廠在白天都是間歇性排放煙霧,大量排煙都在晚上偷偷進行。另外,他還發現,村子里最近突然出現了一些化工廢料。 牛車垛村村民:它肯定是化工的東西。它都是晚上偷著往這里倒,白天看不到。 《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量不大啊。 牛車垛村村民:量不大但到處是,污染啊。你這個拆遷了以后,這個地方還要,有人生存,還要種地,還要干什么。 《經濟半小時》記者:一下雨,雨就滲到地下去了。 牛車垛村村民:滲到地下去,就影響水源了。對呀。你看這是什么,這都是化工的東西,對不對。我不在行,但是這肯定是化工的東西。剛倒的時候,氣味濃得不得了。 這些化工廢料五花八門,散發出刺鼻的氣味。老人發現,這些廢料是牛車垛村六月份搬遷之后才出現的,并且越來越多。老人說,牛車垛村幾百號人,就是被申特鋼鐵廠的污染給逼走的。 《經濟半小時》記者:是什么部門主導你們拆遷的? 牛車垛村村民:縣政府和鎮政府。 《經濟半小時》記者:縣政府和鎮政府,他們也知道這邊,可能對老百姓生活有影響? 牛車垛村村民:知道,早就知道。我們跟鋼廠是(像)一家,一刮西南風全是煙。 客觀說,在溧陽經濟開發區牛車垛村了解到的情況出乎《經濟半小時》記者的預料,污染類的節目已做過很多,通常如果工廠污染,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工廠會被搬離居民區,但在江蘇省溧陽市,怎么會因為工廠污染,把一個村子的村民整體搬遷呢?這個村子的搬遷真的是因為污染嗎?記者繼續進行了調查。 鋼廠周圍幾個村莊同樣飽受污染之苦,搬遷村民被迫歇耕,生計無保障。 從牛車垛村向東約一里路,是朱家埠村。這個村子與申特鋼鐵廠直線距離九百米左右,與鋼廠隔了一個牛車垛村,村民們說他們也深受鋼廠污染之苦。 朱家埠村民:臭氣,一股臭氣,臭得要關上房門,一股臭氣。 《經濟半小時》記者:一股臭氣,刮什么風的時候,這里污染嚴重? 朱家埠村民:西風。 朱家埠的村民告訴記者,每到刮西風的時候,鋼廠的煙霧和粉塵就會飄到這個村子來,有時煙霧刺鼻難以呼吸。 朱家埠村民:從那邊放(煙)氣,動不動,一股氣放出來,我們不是經常咳嗽。 記者采訪時大約是下午四點左右,從村子向鋼廠遠遠看去,時不時能看到煙囪里排放出的不明煙霧,這些煙霧顏色較深,不像白色的蒸汽。 朱家埠村民:它天天這樣。 《經濟半小時》記者:白天還是晚上排得多一點? 朱家埠村民:晚上排得多一點。晚上它就幾個煙囪一起冒,又沒有人拍照。 記者當晚在申特鋼廠周圍進行了拍攝。這是旁晚時分從遠處拍攝到的畫面,記者發現,在兩個裝置之間,不斷有黃色的煙霧冒出來。 朱家埠村民:那邊有一塊,看這兒,往前走,走到廠北邊那條路上,看這塊是黃煙。 記者:從哪兒出來的?哦,煙濃得很。 朱家埠村民:這兒罐子旁邊。 記者:開過去開過去。 然而等到靠近鋼廠之后,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幾乎什么也看不到了。 記者:什么都看不見。 鋼廠工人:對,我們這里,白天間歇性地排放黑煙。晚上的話,就放開來可以排了。就是這種情況,廠里面一直這樣子的。 記者:像那些黃煙,那些煙是,它為什么選在晚上排呢? 鋼廠工人:晚上的話,趁著夜色的話,可以隨便地(排)放。在夜幕之下什么也看不見。排放了以后,什么也看不見。 朱家埠的南面是蔣巷村,這個村子與申特鋼廠的直線距離同樣不到一千米,村民們說,他們常年被鋼廠飄來的煙霧所困擾。 蔣家巷村民:那個污染太大了。 記者:污染太大了。 蔣家巷村民:是。 記者:是什么污染?什么東西? 蔣家巷村民:灰塵那么多,煙比較濃的。因為刮西風的時候,煙比較嚴重。很多黑煙,很黑的黑煙,還有鐵屑。還有白的粉(塵)。 記者:白的粉(塵) 蔣家巷村民:是。 記者:會落到哪兒? 蔣家巷村民:落到護欄,全部都是。 記者:光這些,有沒有其它的污染呢? 蔣家巷村民:還有其它,煙。 記者:煙? 蔣家巷村民:煙也冒出來。 記者:一般煙是什么顏色的煙? 蔣家巷村民:黑的。 朱家埠和蔣巷村都在牛車垛村的東邊,距離申特鋼廠九百米左右,村民們說,他們十年來一直遭受鋼廠煙塵污染之苦,多次反映沒有結果,但沒有聽說村子要搬遷。在申特鋼廠北面約六七百米,有一個村子叫新基村,絕大多數住宅已經被拆掉,只有幾戶住宅依然完好。 記者:沒有搬走的大概有幾戶? 新基村村民:現在,一共現在還有九戶。 記者:還有九戶,為什么搬走了? 新基村村民:都搬走了,拆遷。 記者:為什么拆遷? 新基村村民:污染。 記者:污染? 新基村村民:嗯,黑的煙。 記者:煙。 新基村村民:嗯,煙就飄過來了。 記者:有氣味。 新基村村民:嗯。 既然住在這里有污染,多數人已經搬走,這幾戶人家為什么不一起搬遷呢? 新基村村民:為什么要拆?住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拆? 老人說,村民們世代居住在這里,種地為生,不能因為十年前來了一個鋼鐵廠污染環境,就讓村子搬走,所以他們九戶沒有在搬遷的協議書上簽字。不過,新基村大多數村民已經搬走了。記者在村邊巧遇了幾個已經簽字搬走的村民。 記者:村上村民都愿意搬走嗎? 新基村村民:不愿意。 記者:不愿意? 新基村村民:不愿意搬走,現在搬走我們都后悔了。 這位村民搬走已有幾個月,為什么又后悔了呢? 新基村村民:沒有房子,這里的地怎么種,種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