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年關,市場交易情況與天氣溫度一樣寒氣逼人, “年前趁低價冬儲,年后逐漸推漲”貿易商往年的操作模式在今年似乎也被摒棄,連續兩年的鋼市低迷,年初的倒春寒,對于明年行情的不樂觀都讓商家們在儲與不儲之間糾結著,今年行情即將收尾,對于后期的走勢看法筆者也對部分廠商進行了調研: 唐山某廠家負責人表示目前庫存4萬噸左右,相比去年的庫存差一半左右,同時對于明年的行情看的不是那么樂觀,不打算大量備貨。 解讀:行業低迷,降低庫存以控制風險。此前,中鋼協協會副會長張長富透露,今年1-10月鋼鐵主業利潤實際上只有5.54億元,平均噸鋼利潤為0.84元,買不了一瓶礦泉水。這樣的情況筆者以為外面賣一個煎餅的利潤比一噸鋼材都要高,但相比產業來講,賣煎餅只要有好的手藝、攤位就可,而鋼鐵產業面對是場地、人員、設備、資金、技術、下游等儲多方面的問題,相比之下,只能說明生存環境艱辛,鋼鐵利潤太低,因此控制風險成為主要因素。 北方某大戶稱自己送貨的鋼廠目前廢鋼用量減少,現主要使用自產廢鋼以及鐵水,外采都是一些輕料、統料,加上庫存非常大,資金方面偏緊,價格很難堅挺。 解讀:資金緊張,調整比例用來壓縮成本。行業連續的不景氣,鋼廠被迫轉型,為降低成本,用鐵水、生鐵或是等級較差的次料代替的情況比比皆是。從廢鋼綜合單耗逐年下降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去年單耗117公斤/噸而今年則下降到111.3公斤/噸,廢鋼用量明顯減少。雖然我國廢鋼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但用量的減少以及可代替品的價格優勢的增加使得廢鋼價格難再堅挺。 山西商戶稱自己之前貨源走往河北,下半年河北環保嚴格,加上地域價差也不占優勢,就開始往河南、山東送,送的人多了,廠家庫存增加,價格下跌導致本地操作比較困難,目前大家要么停收,要么什么時候鋼廠要貨的時候再收點,不敢貿然備貨。 解讀:環保嚴格,拖累市場導致心態受挫。受霧霾天氣影響,今年環保整治的問題從未消停,一些三無企業,小電爐廠、瑪鋼廠著實都受到了影響。導致周邊山東 、河南地區市價受到拖累,北方市價明顯低于南方,在11、12月初南方出現小幅探,而北方一直處于弱勢下滑的狀況,商家普遍反映噸利潤在20元左右。河北霧霾治理已上升為政治任務,商家多認為明年環保依舊嚴格,不敢貿然備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不管是廠、商心態還是操作模式普遍趨于理智,行業暴利時代已經過去,產量過剩已是不爭事實,廠商們只能門縫中求生存,怎一個“愁”字了得啊。而行情方面估計仍舊難能出現質的好轉,持久戰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