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唐山的豐潤到邯鄲的武安,再到曹妃甸,大大小小的鋼廠里,堆積著各種各樣的鋼材。短短幾年,我國鋼鐵產能從1億噸上升到10億噸,實際產量也攀升至7億—8億噸。隨著鋼鐵產能的釋放,鋼廠庫存量也在逐年增加,中國聯合鋼鐵網自2005年統計鋼廠庫存以來,鋼廠月度期末庫存量已經從400萬-500萬噸/月上升到今年的約1200萬噸/月。 鋼材庫存就像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從下游的需求不振,再到鋼貿商無力接盤撤退,現在終于來到了生產者手里,接下來,還能再傳給誰? 枯竭的“蓄水池” 我的鋼鐵網咨詢總監徐向春把鋼貿商對鋼廠的作用形象地比喻成“蓄水池”。 “鋼貿商在供銷鏈條上的作用就像一個蓄水池,很多鋼貿商和鋼廠都是有年度協議,每個月固定從鋼廠取貨,向上游鋼廠預付采購款,向下游墊付采購資金。但自去年以來的鋼貿商跑路風波和持續的微利情況,讓鋼貿商大幅減少。”徐向春說。 鋼貿商到底消失了多少家,很難算清楚,今年8月份,上海地區開庭審理的鋼貿金融糾紛案達300余起。《大公報》在去年10月份援引上海鋼貿資深人士、原中國聯合鋼鐵網高級分析師宋葉春的言論稱,“上海大約有三分之一鋼貿商跑路?!?/P> 實際上,更多的鋼貿商看到行業微利難以改觀,已經早早撤出。上海華磊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太庚則對記者指出,現在的鋼貿行業是一年不如一年,鋼貿商采購意愿十分消極。另有分析人士表示,現存鋼貿商普遍采取“低庫存”戰略,減少資金占用壓力。 “這個蓄水池的功能已經大大減弱了,對鋼廠而言,不僅僅是出貨渠道變得逼仄,還意味著預付款也減少,現金流也遇到問題;此外還要加強自產自銷,營銷費用要增加?!毙煜虼喊唁撡Q商減少對鋼廠銷售的沖擊一針見血地指出。 出貨,最簡單的要求 |